受到國人飲食西化的影響,痛風人口逐年增加,且年齡更有明顯的下降趨勢,何謂痛風?
- 尿酸的原始基質是普林,普林存在於每個細胞核中,所以細胞核含量大的食物,所含的普林就會比較高,當我們吃下食物後,人體會將普林代謝為尿酸,然後藉由尿液、糞便排泄掉,除非不進食,否則尿酸在血液中本來就有一定的含量,並不是0就比較好。
- 尿酸正常的情況是溶解在血液之中,但是當血液中尿酸納過高、人體無法正常代謝的時候,就會解析成結晶,形成「痛風石」。痛風石像粉筆,硬度也差不多,碾碎後就像粉筆灰一樣,大都會沈澱在關節部位,這就是所謂的痛風性關節炎;在外科手術的時候,往往腳踝一切開,痛風石就會跟石灰水一樣地流出來。
痛風好發的部位有哪些?
- 容易沉澱在手指、手肘、腳踝、腳趾、膝蓋等關節部位。
- 單一關節炎的發生,通常發生在喝酒或食用動物內臟之後,發作部位包括大腳趾的第一蹠趾間關節、足背、腳踝、腳跟和膝蓋,左右兩側都發生過。
- 多發性關節炎的發生,發作的頻率逐漸增加,從每年兩三次到一兩個月一次。因腳踝、兩側膝蓋、甚至連手指和手腕也開始有紅腫熱痛的發炎現象,患者會完全無法走動而必須臥床休息。
- 急性痛風性關節炎及慢性腎衰竭:在耳朵、手肘和腳踝處發現有痛風石,腎臟超音波發現腎臟略微縮小且腎臟表面有不規則情形,以及兩腎皮質變薄,在皮髓質交界及髓質部超音波音質增加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